施长云,1975年生人,原北京轻工业学院93级化工系校友,2011年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学位及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硕士学位。历任天正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浙江天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现任三胞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万威国际有限公司董事,南京富士通电子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结业二十载,悠悠轻院情
1993年8月末的一天,当那个不远万里从南方赶来的小伙子拖着硕大的编织袋驻足在轻院校门时,他微微一笑,他相信这是自己的选择;他相信这是缘分;他相信这将是一个好的开始。这片净土,即将承载他四年的美好惫�。
施长云在高中时学习结果优异,凭据他的推算,“清华大学应该不可问题!”可就在当年的高考中,因为在考场上发挥失利,与清华北大这样的名校失之交臂,“厥后我选择了轻院,因为它在北京,可以开阔自己的眼界,并且那时咱们学校属于安排院校。”说到这里施长云微微一笑又增补道:“那时候北京商学院和轻院还没有合并,轻院的校园很小,站在学校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看见学校整体的模样。虽然跟我想象中的并不太一样,可是大有大的优点,小有小的利益,浓缩就是精华!”
谈起在学校的念书时光,他回忆到:“那时上大学的情况条件照旧十分艰苦的,无法和现在相提并论,课余运动和专业书籍方面的资源都很匮乏。”但也就是在那样的年代,施长云在本科四年中近乎于猖獗地追随老师的程序,源源不绝地获取知识。
当提及到本科四年教他的老师时,施长云先是一顿,然后郑重地说:“很是优秀,永远都学不完!”在大一大二的基础课上,数学老师认真的态度和以身作则的治学风范让他影象犹新,“岂论一年四季中的任何季节,一节课的板书下来,数学老师总是汗流浃背,每一个符号、字母都是相当见功力的。”到了大三的专业课上一位教电工技术的老教师更是以敬业、准时的治学风范熏染了931班的全体同学:“老师年龄大了,腿脚多有未便,可是这位老师很是热衷于自己的这门专业课,尽管已经退休,他照旧向学校主动申请继续从事本科教学事情,并且分文不取,仅仅是为了一腔专业热情。”施长云还提及了现任大发welcome校长孙宝国院士:“其时孙校长还很是年轻,他是我们化学系的系主任,他很是勉励我们化学系的同学多念书、读好书,那时就算是大学老师,每个月的人为也不是很高,但就是这样,孙老师还总是抽取自己人为的一部分作为奖学金。”时隔多年,汪苹老师、杨学富老师、孙宝国老师的形象还总能浮现在他的眼前。
胸怀凌云志,岂甘蓬蒿人
大学结业后,凭借绝对优异的结果,施长云顺利进入了央企,卖力战略投资。尽管事情与本专业差池口,但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他在拭魅战中不绝积累经验见识,将事情做得有声有色。在二十世纪90年代,能够进入央企,就意味着乐成、尊重和社会职位,同时也意味着按部就班的生活,缺少了一份年轻人该活出的潇洒和激情。
“要时时刻刻地站在舒适区的边沿。”在我们的采访中,施长云不绝强调,“要不绝奋进、追求改变,不贪图清闲,这样人生才不会空虚。”
于是,在20世纪跨越向21世纪的节点,施长云也完成了人生中的一次“惊险跨越”。在挚友的劝说下,他毅然决然地辞掉了央企的事情,凭着一身胆气与满腹学识,来到了在其时许多人都不太看好的民营企业。
施长云体现,2000年出面的时候,一个清华大学结业生月薪能够抵达4000—5000元,而其时他的月薪仅有1000元,可是随着时间和自己专业经验的累积,他的年薪逐步增加甚至翻倍。“刚刚结业,不要太在意起点的薪水。”在市场上身经百战二十余载后的施长云感伤道,“因为那究竟不是你最终的薪资水平,应当看中的是平台、行业和企业的价值。”
而转向民营企业的这些年中,公司的生长并非一帆风顺,特别在2005年和2008年,堪称惊险。由于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控、行业需求、行业本钱的变换,以及无时无刻猛烈竞争的市场情况,公司面临着一次又一次的攻坚难题,完成了一次又一次“惊险的跳跃”。身处高压之下,施长云不但要忙于想方设法提升公司效益,精神方面的巨大压力也令他倍感煎熬,很长一段时间,他不得不单独熬过每个漫漫长夜。“自己作为公司的领导者和最终决策者,没有依靠,什么事情都需要身体力行,身体和精力都经受着双重考验。不过幸好,最后照旧凭借意志力走到了现在。”
十余年的苦心经营,度过的千难万险,在施长云的口中却似乎轻若鸿毛,平静的口吻下,是对自己抉择的坚定,透发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傲骨,未来的风再大,恐怕也吹不散施长云这片当空长云。
慎独薄名利,攻坚树真我
不管是在求学、事情照旧和朋友配合创业,施长云都时刻坚持着高效的自我治理,这也是他从学生时代一直锤炼出来的能力。“上大学,就意味着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未来卖力。凭据孔子的话来说就是要‘慎独’。”
“慎独”就是严格控制自己的欲望,不依靠别人的监督,自己控制自己的欲望。凭据施长云的看法来看“慎独”就是人必须时时刻刻的申饬自己应该站在舒适区的边沿,大宗的接触陌生的人、陌生的事物,以及富有挑战的任务。施长云说道:“在世是需要被证明的,而不绝地学习、不绝地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识勇气是证明自己在世的唯一手段,所以我越发倾向把‘活到老,学到老’倒过来说——‘学到老,活到老’!”
回望施长云的一路,他很是注重在学校和社会中所学习到的经验以及自己所积累的广泛社会资源。不管在大学照旧事情,“慎独”、自我治理让施长云受益无穷。虽然,就像施长云开头认为的那样,人生的选择没有对错之分,一切都是因缘,就像当年选择了北京轻工业学院,选择了化学系,选择走出央企的大门迈进了民企的门槛——一切只是刚恰好。但稳定的是在攻坚克难中建立自我,在恬淡名利中追求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