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联系大发welcome

综合新闻

首页» 新闻资讯» 综合新闻

【校史撷萃】朱康:组建北京轻工学院的一些影象

   【校史撷萃开栏的话】为进一步挖掘、搜集和整理学校六十年来办学历史有关资料,档案馆、宣传部、离退休事情处主办了《校史撷萃》栏目,栏目纪录、采撷老领导、老专家、老同志在亲历学校重大计划政策制度出台、加入重要事件和重大运动的感受,总结回首重要成绩,口述和纪录校园内重要校史景观、有纪念意义的建筑物的建设历程等。那些沉淀在心灵深处的热情与感动,如学校的杰出校友、优秀教师事迹,当年的校园生活、社团运动、社会实践……貌似普通平常的点点滴滴,由老前辈们一一道来;蛐砥渲械囊恍┫附诓⒎灼缍ㄊ肿既,但可以作为一些线索,帮我们回忆历史。

大发welcome(中国游)首页官网登录

 

    朱康:男,汉族,1917年生,河北赵县人,中共党员,副部级。1933年加入革命事情,1938年曾到晋冀鲁豫党校学习?谷照秸敖夥耪秸逼谠蜗匚橹坎砍ぁ⒌匚砍ぁ⑹榧堑戎拔。建国后,历任天津地委书记、公安随处长、唐山市公安局局长、党委书记、副市长、中央轻工业部司长、局长等职务。1958年~1972年任北京轻工业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后任西北轻工业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轻工业部设计院院长、党委书记等职。曾中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第五、第六届政协特邀委员。1988年离休。

   

    学院组建配景

1956年,毛泽东同志在中央召开的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集会上指出,现在叫技术革命,文化革命,革愚蠢无知的命,没有知识分子是不可的,单靠老粗是不可的,中国应该有大批知识分子。同年2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要求各级党委接纳有效步伐,大规模地培养新生力量,扩大知识分子步队,并提出要在12年内使我国落后的科学技术接近世界先进水平。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逾额完成,1958年初,毛主席又提出要把党和国家的事情重点转移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

在全国向科学进军的热潮中,大专院校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建立。其时,我国还没有下属轻工业高等院校,轻工业教育同迅速生长的轻工业形势极不适应。有鉴于此,19585月,国务院批准组建北京轻工学院,任命我担当院长兼党委书记,我的委任状照旧周恩来总理签署的,可惜在“文革”中被造反派撕掉了。

谈到北京轻工学院的建立,不可不把党的八大提上一笔。我们党的八大确实是个很乐成的集会,集会确定了党的事情重点的转移,提出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生长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应该说没有八大就没有北京轻工学院的建立,可惜的是八亨衢线没有获得始终如一的贯彻。 

从筹建到开课仅用4个月

我于19547月,从唐山市副市长的岗位上调任轻工业部基建司司长,至1958年,先后担当轻工业部基建司司长,设计司司长、食品局局长兼食品工业油脂设计院院长。1958年5月份的一天,分担人事的夏之栩副部长让秘书给我打电话说:“朱局长,你来一下。”

夏之栩是革命母亲夏娘娘的女儿,赵世炎烈士的夫人,我们都尊称她为大姐。我一推门说:“大姐有事?”

夏部长说:“咱调动调动。”我其时是轻工业部食品一局的局长,管全国的烟酒糖。我说:“我到部里来这么三四年调了四五次了,你得让我熟悉熟悉。”

夏部长禁止辩白:“决定了,你去吧,到轻工学院任党委书记兼院长。”

那时候,事情调动就这么简单,组织上决定了的事,谁都得无条件听从。我咽了口唾沫说:“既然决定了,那就去呗!”

轻工学院准备处是在7月份建立的。准备处集中了轻工部里的一批精兵强将:教育司司长丁立之任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办公厅副主任黄纪任党委委员,不久干部司司长刘亚平也来到学院。厥后,基建司、设计院另有天津造纸学院准备处的同志纷纷加盟,准备处真是兵强马壮,实力雄厚。 北京轻工学院的校址设在海淀区阜成路。这里原为中央手工业干部学校,后该校取消,轻工学院就利用了该校遗留的校舍,进行改扩建。建校的速度在现在看起来简直就像神话一样,从国务院正式批准建校到学院开课,仅仅用了4个月时间。1958918日,北京轻工学院举行开学仪式,9月22日就正式上课了。

办妥学校的要害

怎样才华办妥学校呢? 

我看没什么窍门,就是相信人、体贴人、理解人、尊重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在我衔命组建北京轻工学院的那一段时间,轻工业部的部长是李烛尘。李部长是天津的一个大企业家、知名的民主人士。50年代,共和国中央政府的部长由民主人士担当,李烛尘并非第一人,轻工业部的第一任部长、国务院副总理黄炎培也是著名的民主人士。轻工部对学院建设可以说很是重视,开学仪式、结业仪式、学校的纪念运动,部长们都亲自加入。为了把学院搞好,李烛尘部长还给了我一个政策,可以到全国挑人。有了尚方宝剑,我们首先下功夫组建教师步队。很快,我们学院集中了一批在海内外享有名望的高级学者、教授和工程技术专家。像轻工业部皮革研究所所长、一级工程师杜春晏,硅酸盐研究所所长、一级工程师赖其芳,中国微生物学会常务理事金培松,化学工程专家程铭之,造纸专家曹光锐,二级教授肖连波,陶瓷专家游恩溥,轻工机械专家曾广寿,皮革剖析及皮革组织结构专家潘津生……形成了一支业务素质很高的教师步队。

其时的学生来源大部分是通过全国统一考试招收的高中生,也有约莫20%是在各省市(干部)速成中学挑选的。后一部份人都具有革命事情实践,是政治强、学习好的主干,他们的入学对学校树立忘我为公、艰苦创业、团结奋进、尊师勤学的良好校风起到了很好的增进作用。

那个时候,在招生中对学生的身世成份卡的照旧比较严的,特别是华侨,有外洋关系的考生,许多院校都不敢要。我不怕那些,我说:“孩子们从外洋跑回来上学,说明人家很爱国嘛!哪有那么多特务?没人要我要!”别人都说我胆量大?墒窃谡馀,确实有不少可造之才,有的还取得了相当的成绩。记得有一天下午,一个系的总支书记抱了一摞学生档案来找我:“朱康同志,这有一个社会关系庞大的考生,你看能不可要?”我是院长嘛,招生中的疑难问题得由我最后拍板。我问:“除了社会关系庞大,这个学生另有什么问题?”他说:“这个学生体现不错,学习结果也挺好。”我说:“那就要了。”其时我也没想到,这个学生厥后成了我们轻工业部的副部长【1】。

北京轻工设计院两任院长,大连轻工学院的院长、书记,保定胶片厂的领导,牡丹江造纸厂的厂长……都是北京轻工学院的学生。我前几年出差,到哪个省市都能遇到已往的学生,有时候晚上一召集就是十几个。有一年全国政协组织我们到合肥搞视察,正在开会,看到窗户外头有个人扒着窗户往里看,我也没在意。吃了晚饭后,七八个学生来了,多是厂长、总工程师。

困难时期,几千师生没一人浮肿

北京轻工学院建院不久,就遇上了三年困难时期。粮食定量,猪肉、食油每月每人只有半斤。为了包管教学事情正常进行,为了学生的健康,院党委多次开会,千方百计让学生吃饱吃好。首先划定院领导不许动用学生粮油;其次,我们自己入手,养猪种菜,还养了不少奶牛,包管学生每周可以吃上一碗红烧肉。别的学校的学生都是自己买饭,咱们不,学生交了粮票,主食随便吃。 主食不限量,让学生洞开肚子吃?剂甘诚牡煤芸,管伙食的同志怕粮食不敷很是着急。我说,不怕,肚子里有了油水,再让他吃也吃不下了。果真,一周后粮食消耗就减下来了。困难时期,我们学院几千师生没有一人浮肿,至今,在那几届学生中仍传为韵事。

使我不可忘怀的是,原来我们把学生每月伙食标准定为11元,周总理知道后,说,孩子们正在长身体,一个月11元不敷,让我们增加到15元。总理那么忙,还管得这么细。 

记得时任北京市领导的彭真、刘仁都很体贴学校。其时北京市委设大学科学部,分担高校事情,部长吴子牧和宋硕,对事情抓得很紧,经常把各院校的书记、院长集中到六国饭店【2】学习,转达中央精神。那时候,北京轻工学院实行双重领导,轻工业部管人事,管财务;北京市大学科学部管教学和政治思想事情。大学科学部还设有五六个巡视员,三天两头到学校去,基础不必我们到上面汇报事情。

注:

1】这位同学即潘蓓蕾副部长。

相关资料请见http://www.btbu.edu.cn/pub/bjgsdx/news/zhxw/36267.htm

2】六国饭店,现更名为华风宾馆,修建于1905年。它位于北京市东交民巷(解放前的使馆区)焦点区,是一座历史悠久,闻名海内外的饭店。至今已有一百余年。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